智启未来,计序华章!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大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0

五十载风雨兼程,半世纪春华秋实。1018日上午,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大会在相辉堂举行。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大会并讲话。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潘焱,复旦大学副校长、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院长汪源源,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原计算机系系主任施伯乐,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原计算机系系主任吴立德,复旦大学离休干部、计算机系退休教师罗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柴洪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学民等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复旦大学相关部门、院系领导,校友代表、师生员工等参加大会。大会由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党委书记王新主持。

擘画蓝图,寄语新征程

金力在讲话中指出,五十年来,复旦计算机人奋勇争先,长期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他强调,复旦的新工科建设需双向发力:既要构建0干到10”的完整创新能力,将基础研究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也要注重10回看到0”的产业思维,让科研成果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

金力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要强化谋篇布局,建设学科顶尖领域的“金名片”。学院要以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凝练战略方向,力争在整体进入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涌现若干攀登世界顶尖的领域方向。二是要着力强基固本,做实创新人才“强基座”。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以新工科建设为支点,将“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构建深度交叉的创新体系,并高质量落实好学校“AI大课”建设任务。三是要深化人事改革,打造贯通产学的人才“先锋队”。要以学校人事改革为契机,对标世界顶尖,引育并举,加强产业协同,强化成果转化,打造一支能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的一流师资队伍。

回望历程,致敬同行者

大会在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主题片《智启未来,计序华章》的播放中拉开序幕。主题片回顾了该系五十载的奋斗足迹与历程。

忆往昔峥嵘,述使命担当

汪源源在开场欢迎辞中对与会嘉宾、校友与学院师生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的三大使命:构建跨学科创新生态、探索“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以推动新工科建设。他表示,将与全院师生一道,传承“敢为人先、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把学院建设成新工科高地、交叉研究乐园与师生成长家园。

吴立德作为老教师代表发言,以 “小树已成林” 生动概括学科发展。他回顾学院历史,并表示五十年间,学院累计培养上万名人才,涌现出专家教授、企业高管、部队将领等杰出校友,许多校友还通过学术交流、设立基金等方式反哺学院,续写师生情谊。

会上,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老师通过视频形式为大会致辞,对学院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尹霞教授作为兄弟院校代表致辞。她表示,复旦与清华计算机学科渊源深厚,两校前辈以“自强不息”精神共同铺就学科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两校以“科技报国”为共同信念,依托全球计算机学科发展论坛等平台深化合作,未来期待继续协同发力,助力中国计算机学科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陆海鸥代表合作单位致辞,提及双方合作成果,表示未来将继续在深化人才培养、科研协同等方面加强合作,共推技术创新,助复旦计算机学科发展。

1982级校友、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成波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分享了自己从复旦毕业40年来的成长感悟,将母校培养内化为“博学笃志”“严谨务实”“人文情怀”三个“代码”,为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的成立感到自豪,期待学院培养更多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

教师代表邱锡鹏教授回顾了复旦计算机学科的多个 “第一次”。他谈到,面对人工智能新时代,复旦计算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模糊中的自学” 让学生具备质疑与创造的能力,未来 AI 或许会取代部分技能,但永远无法替代复旦人的创新思维。

学院2025级本科生宋肇轩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分享了自己从向往复旦“旷野般的无限可能”,到进入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的初心。作为学院实体化后的首届新生,他承诺将以代码为笔、智能为墨,在智能时代开创属于新一代复旦计算机人的未来。

凝聚力量,赋能未来发展

大会现场举行了包括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体运行科研机构揭牌等一系列重要仪式,为学院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菁领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启动

计算机 “101计划” 上海工作组成立

“先进金融图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数智港航校企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上海开放计算系统研究院”“复旦大学先进计算系统研究院” 同步揭牌

薪火永续,共赴璀璨未来

在大会下半场,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执行院长杨珉向全体与会嘉宾、校友及师生代表作了学院发展情况介绍,系统汇报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的最新情况。

随后举行的“五十周年青年学者思想秀”上,杨威、丁恒辉、朱思语、叶广楠、黄橙、马炜杰六位青年师生学者先后登台,围绕智能革命时代的学科前沿与实践探索分享研究心得,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科研队伍的活力与学术深度。

 当日,学院还同步举办了建系5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涵盖学术研讨、校友交流与师生文艺活动等多个维度。包括聚焦学科前沿的计算与智能一流学科发展论坛、探讨育人机制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论坛,以及凝聚校友力量的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计算机学院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和五十年正青春校友论坛。当晚,溯光启程·1024”文艺晚会为全天议程画上句点,也为整场活动增添了青春朝气与人文气息。

五十年薪火相传,半世纪砥砺前行。站在建系五十周年的历史新起点,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将把握智能革命机遇,传承开拓精神,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新征程中续写更加灿烂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