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探数字时代高校协作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30

9月29日,在“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2025年度人工智能、数字治理与可持续社会论坛”上,复旦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两校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副校长陈志敏,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出席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两校合作迈入全新阶段。

这是两校近二十年合作积淀的重要成果。自2008年开启本科交换项目以来,两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交流领域持续深耕,先后联合成立“中国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推出法学硕士双学位项目、开展经济学与信息系统领域研究合作,并围绕“建设亚洲金融中心”等主题举办多场高水平论坛,为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为两校深化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开辟了新路径。未来,两校将围绕人工智能治理、计算社会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持续推出标杆性合作成果,书写中外高校协作新篇章。

在签约仪式上,金力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复旦大学响应“数字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服务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两校不仅追求学术卓越,更积极以知识和智慧服务社会、创造未来。希望两校充分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合作设立聚焦“数字技术与社会”的跨学科联合项目,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数字治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交叉领域,致力于构建新知识体系、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江莉莉指出,此次合作关系的升级,充分体现了两校共同致力于为社会发展创造深远影响的共同愿景,并以变革性的教育和前沿科研为桥梁,推动中新两国的紧密联结。新加坡管理大学与复旦大学将携手应对当今与未来的重大社会挑战,推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城市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并探索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创新策略——这些正是本次论坛所聚焦的核心议题。

签约仪式前,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数字治理与可持续社会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陈志敏、江莉莉分别致开幕辞,回顾两校合作历程并展望未来协作方向。

来自中国、新加坡、德国三国高校的知名学者先后发表主旨演讲。IEEE Fellow、德国哥廷根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讲席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傅晓明,从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AI4SSH)视角解析了古代帝国与数字时代的社会流动;新加坡管理大学计算与信息系统学院副院长朱飞达探讨了协同智能与代币化经济对可持续数字未来的推动作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数字法律中心高级研究学者Gilad Abiri聚焦探讨了人工智能合法性规范路径;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李强,结合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数字智能养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外学者、企业家围绕“AI治理:社会公益的共同进化、对立和协同作用”以及“AI领导力与商业价值创造”两大命题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了AI赋能公益的效率革命与随之而来的伦理、公平等挑战,以及数字时代企业转型、人才培养与价值重构等核心议题,强调应在动态平衡中寻求协同,确保科技向善的终极目标,为两校后续产学研融合提供了实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