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辉堂首演!28年奉献接力,这些复旦上医人的故事被搬上舞台

发布时间:2022-11-09

相辉堂大幕缓缓开启,山河与岁月在这里交汇驻足。11月6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创主题话剧《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首次公开演出。

昨日(11月8日),第二场演出如约而至。校党委书记焦扬,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等出席观看话剧演出,与演职人员握手交流、合影留念。

11月12日、13日,话剧《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还将继续在中山医院福庆厅演出。

焦扬:上好“大思政课”,让复旦精神和上医精神代代传承

“感谢大家,给复旦师生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大思政课’。”

首演结束,焦扬向完成演出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她表示,话剧制作精良、感人至深,既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风采,也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上医人继承前辈优秀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用所学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初心使命。

结合新时代主题,拓展思政工作内涵。近年来,复旦师生围绕中心工作,排演了《陈望道》《颜福庆》《山河无恙》等优秀原创话剧,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演绎了多部生动感人的大戏。得知此次演出中还有不少同学此前参演了其他话剧,焦扬为他们点赞,表示好传统要发扬下去,好剧目要流传下去,让“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和“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大家兼顾学业与演出,克服困难努力付出,相信每一个演员在这过程中也得到提升,必将受益终身!”焦扬鼓励在场的主创人员和剧组同学继续将剧目打磨完善、不断提高,做成精品,走出校园,搬上广阔舞台,让更多校内外师生共襄艺术盛会,走进这堂特殊的“大思政课”,接受深刻理想信念教育。

为人群服务,再现28年博医团故事

 “我们是医生,病人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

1998年,安徽金寨,他们冒着风雨,在抗洪一线开展义诊。

“让无力者有力,让病患者前行。有火把可以照耀,有希望可以追寻。”

2012年,云南永平,他们想尽办法,为残疾夫妻治疗顽疾。

“我们博医团就是要传承小分队‘为人群服务’的精神!”

2022年,贵州剑河,他们远程会诊,助力患者康复。

为人群服务,再现博医团故事。《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以复旦上医“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的医疗志愿服务故事为原型改编,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指导、医学学工部策划编排,以医学生为主的复旦学生出演。此话剧作为纪念上医创建95周年的献礼,通过复旦和上医学子的演绎诠释,旨在赓续上医红色血脉,传承“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展现国家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胜信心。观众们可以跟随剧情的不断推进,跨越数十年历史光阴,辗转祖国山河大地,感受“正谊明道”的医者初心。

“真人真事,服务人群”

1994年,由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博士生们组成博医团,在每年暑假前往老少边穷等医疗欠发达地区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工作。在28年的接力传承中,他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跨越大江南北,走进大山深处,用脚步丈量山河,走过13个省市、22个贫困县,累计行程十余万公里,用无私付出成就了长达28年的奉献接力,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始终流淌在上医人的血液里,早在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不同系、不同年级的青年学生组成“指点江山医疗队”奔赴贵州省最贫困的地区,用医学知识为当地群众解除病苦。在今年上医创建95周年之际,博医团特意重走上医“指点江山医疗队”为民服务之路,传承上医前辈的精神。

本剧分别选取1998年、2014年、2022年博医团深入安徽金寨、云南永平以及贵州剑河开展志愿医疗服务的故事。

他们中,有接过父亲医疗服务旗帜的博医团领队颜老师;有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医生刘翰德;有少年时感动于博医团服务人群精神,考入上医深造并成为博医团队员的梁医生;也有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挂职干部、当地医生和受助患者。他们是博医团故事的点滴缩影。为患者切除肿瘤,上抗洪大堤一线出诊,说服父亲同意让孩子接受腿部手术,为马凡综合症患者手术并援助费用,劝残疾在床的老白进行康复训练……整部话剧用最真实的故事,最平凡的视角,全景全方位全跨度地展现上医人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深切改变,彰显服务人群的使命担当。

“原汁原味,反复打磨”

历时长、跨度大、故事多,要在短短的一场话剧中展现近三十年的博医团历程和更久的历史渊源,并非易事。为了挖掘出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更好地凝聚博医团的精神源泉,主创团队对话剧剧本进行了反复调整、论证,力求让话剧兼具真实性、动人性和艺术性。

“剧中的所有故事都是有原型的。”编剧、复旦大学2012届历史学系博士校友许静波表示,这部剧本从去年写成初稿至今,经历了十几版的调整,不断发掘上医博医团服务群众的真人真事,将不同时空、不同人物搬上了同一个舞台。

为了创作好这部话剧,主创团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从五十多年前的“指点江山医疗队”,到今年在博医团内最新发生的故事,主创团队翻阅史料、采访了十几位博医团成员,亲身到永平、剑河等地采风,从而对博医团的故事有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本剧导演、上海木偶剧团导演纪欣怡表示,对一些医疗专业场景,剧组也使用了艺术化呈现手段,如剧中“老池”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场景,就通过光影的运用,结合多种镜头景别和音效灯光,并配合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心电图展示,将手术的惊险和高难度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就是你们!”

上医学生是这部话剧呈现的主力,参演人员囊括了基础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等多个院系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生。

“你们,永不独行!我们,就是你们!”这是剧中的“灵魂人物”、博医团领队颜老师的台词,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幕。讲好前辈故事的过程,让参演学生对成为如前辈般的“你们”有了更深的体悟。

“我们即将走上的路,也是先辈们探索过的路。只有读懂先辈的故事,传承先辈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扬上医精神。”生物医学研究院2020级直博生赵镱淳饰演颜老师。他说,剧组排练、演出的时段正值上医95周年院庆,大家都想演好这部剧,为上医献礼。

基础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舒文俊在剧中饰演梁医生,这是一个受到博医团帮助从而立志走出大山、最终在上医攻读博士成为博医团一员的关键角色,串联起了多个场景。他说,在一次次的调度和转场中,他“仿佛也同博医团一起用脚步丈量山河,见证了他们的使命和担当”。

饰演当地干部梁队长和老池的基础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胡浩也有同感。从未接触过舞台表演的他在了解了博医团的历史后,觉得宣传他们的事迹很有意义,便报名参加了剧组选拔。通过表演,一次次的情景再现逐渐让胡浩明晰了前辈们身上的医者光辉,并立志向前辈们学习。

复旦上医枫林剧社社长、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硕士生文泽轩负责执行剧组各项工作,并在剧中饰演赵思扬医生。文泽轩介绍,这部剧在编排初期经历了许多困难挑战,但报名通知一经推送,就有近七十位同学应邀报名,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有幸见证这段历史、希望延续这份精神”是他全程参与话剧排演工作的体验和感受。

一部剧,浓缩的是博医团28年走过万水千山的志愿服务历程,是历代上医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扎根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助力脱贫攻坚的坚定誓言。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医团的奉献精神已经成为育人的深厚养料,引导医学生坚定职业理想,践行志愿服务,立志在投身健康中国建设、服务人民健康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演出接近尾声,伴随着“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的校歌合唱,所有参演人员上台鞠躬谢幕,台下观众也合拍应和。公演结束,相辉堂内响起了热烈而经久的掌声,演职人员同在场领导老师一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