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藻毒素惹的祸

发布时间:2007-07-06


绿若染料的湖水,其上银鱼一片死寂。这就是蓝藻泛滥后的无锡太湖岸边一景。自此,水污染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原因何在?如何解决?记者近日走访了我校部分院系,去一探缘由。
  
肇因:都是藻毒素惹的祸
  
专家指出,水中有一种会分泌藻毒素的有害藻类,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上升,在生物体内聚积一定量后会导致死亡。太湖蓝藻危机的原因便在于此。
  
目前避免此类危机,一般有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是去除有害藻类。主要以物理(气浮、微滤)或化学(投加硫酸铜等化学药剂)方法。前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后者则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二是去除藻毒素。但存在分子结构稳定,很难中和或分解;若采用吸附法,吸附载体则难以回收等困难。三是防止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在源头减少含氮、磷等物质的污水的排放,或采取措施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
  
生物灭毒:溶藻细菌高效灭藻
  
为了寻找灭藻的细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祥荣教授主持开展了一项《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降解机理》研究。

铜绿微囊藻是存在80%以上水体中的最主要的有毒藻类,无锡太湖蓝藻即属此类。目前该课题组已经找到可以有效杀灭铜绿微囊藻的溶藻细菌菌种,在实验室阶段体现出极高的杀灭率。
  
磁石吸附:纳米技术去除藻毒素

针对去除藻毒素,化学系邓春晖副教授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磁性纳米材料附加铜离子去除藻毒素》的研究。

实验证明,铜离子能够和藻毒素结合。若将铜离子附在磁性纳米材料上,置于含有藻毒素的水体中,待藻毒素被吸附后,再用磁石将之提取出。目前,在实验室该方法的分离率已达90%以上。
  
研究相关成果已刊登在纳米材料研究的国际刊物Small上。目前,项目组正致力开展自然环境中大规模去除藻毒素的可行性实验。
  
源头预防:景观植物缓解水体富营养
  
防重于治,以防止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入手,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胡欢等3名学生发明的陆生植物水培治污法为之提供了全新思路。
  
该方法利用将佛手蔓绿绒和叶喜林芋两种市场上常见的景观植物栽培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不仅可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富余营养,还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新型水培浮床和水培治污法均已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