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公共卫生学院德隆讲坛如期在823教室举行,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卫生政策高级研究员蔡江南教授应邀,面向枫林学子做了题为“美国医改为何如此步履艰难”的主题讲座。823教室座无虚席,许多同学不得不在教室后方加座。
经过了一个世纪来的失败反复,奥巴马医改终于迈来了实现全民医保的关键步伐。通过三个多小时的主题讲座,蔡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奥巴马医改经历了怎样的反复波折,最后取得了什么结果,奥巴马医改对美国医疗卫生和美国经济可能带来什么影响?美国医改的经历对中国医改有何启示?
百年医改辛酸路
如果从老罗斯福总统1912年提出全民医保计划算起,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作为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国家,美国才在迈向全民医保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1965年约翰逊总统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老年医保计划和穷人医保计划,第一次使社会医保在美国医保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百年来,几任总统试图推进全民医保的努力都功亏一篑。克林顿医改的惨败在很长时期里使得医改成为一个无人敢碰的禁区。医改,尽管作为奥巴马上台一年多来推动的最重大国内事务,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几度几乎夭折。最后奥巴马自己赤膊上阵,全力以赴、背水一战,带领民主党力挽狂澜,才算最后临门一脚射门进球。
为何医改如此艰难
蔡教授指出,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头号强国,原因显然不在于其经济实力不济。恰恰相反,美国的医疗费用无论从人均水平还是占GDP的份额来看,都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直眼望去,从几任美国总统医改失败的经历来看,利益集团的阻碍起了直接作用。开始主要是医疗供给方利益集团(包括医生在内)的反对,他们害怕政府成为医疗服务的购买方会限制和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克林顿医改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私人医保利益集团的反对,他们害怕政府医保力量的扩大会挤占自己的空间。奥巴马医改吸取了前几任总统失败的教训,积极扩大统一战线,争取主要利益集团的支持或中立。然而,党派利益集团(共和党)在这次医改中却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对我国的启示
反思美国医改的百年历史,蔡教授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正是在于坚持了从实际出发,从改善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出发,而不是坚持从某种意识形态的框架出发。我国医改要取得成功,同样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从某种意识形态和理论教条出发,打破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吸取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医改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成功的医改道路。
附:
“德性长存,学术日隆” 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生导师、人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宗良教授做客第五期德隆讲坛后对讲坛的寄语。
德隆讲坛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会主办,以建国后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苏德隆教授的名字命名。历经四年,这个学术交流平台日益成熟。同学们在此交流专业话题和前沿科学体悟,探讨公共卫生事业的理想与追求,思索生命的意义,创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讲坛将进一步向“系列化”、“精品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