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知名教授郑强登上砺志讲坛

畅谈“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

发布时间:2010-05-06

4月29日晚上,光华东辅楼吴文政报告厅座无虚席,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的第九期“砺志讲坛”在此举行。本期砺志讲坛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与近600名复旦学子分享对大学生成长之道的体悟,畅谈对大学生历史责任的理解和认识。

以身作则 关爱学生

谈到大学定位和教师职责的问题时,郑强教授认为大学和大学老师的职责不仅仅要重视学术研究,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和关爱。大学老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爱生之心以及沟通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热爱学生、对学生有裨益的老师。郑强教授多次强调自己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肯定,最珍贵的荣誉是学生授予的“最受学生喜爱老师”的称号。郑强教授也谈到正是因为他给予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发自内心的教诲,和在学习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才搭起了师生之间理解与信赖的桥梁。

坚韧不拔 追求卓越

关于教育问题,郑强教授强调人的天性是后天创造力的源泉,而现实的教育弊端压制了个体天性之间的差异。他希望大学生在接受大学优良文化熏陶的同时,追寻并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时,郑强教授针砭时弊地指出,现有的教育模式和社会氛围,让中国的学生缺乏挫折教育,缺乏坚持理想的精神和气度。他真诚地告诫在场的大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只代表着高考领先,并不意味着时时领先,永远领先。现在的生活状态远不是终极目标,大学生们不应该忘记曾经的拼搏和追求,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追逐梦想的热忱。郑强教授还以自己克服困难考回母校读研的经历,勉励大家勇于承担委屈和磨难,不怕艰苦,追逐梦想。

秉持理想 铸就精神

大学生要承担历史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就要铸造丰满的人格和完善的精神。郑强教授指出,大学生爱国要有深度,要清醒地认识中国现状,国富不等于国强,不能浅薄地以无知当智慧,我们要关切社会需求,要尊重我们的同胞,要有像钱学森、钱三强、钱人元等科学家留学后坚持回国的铮铮傲骨。郑强教授鼓励大学生要秉持纯净的理想,坚持人生的信仰,忠于祖国,为民族奋斗,铸就坚忍不拔的精神。郑强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党和政府举措及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图片资料,让在场同学无不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强大的凝聚力。当屏幕上显示“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时,全场观众自发地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郑强教授讲座中深刻而又令人深思的妙语箴言,在全场观众170余次热烈掌声的回应中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一位同学有感而发:“郑强教授的演讲令人深思,大学中的我们如何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我们的历史责任究竟在何方?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看起来简单的几个字,还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仔细品味、反思和践行。”